爱的谎言在流血 / 流血之爱 / 爱在流血中
追海豚的長崎夏日(台) / Sabakan
苏瓜日记 / 月八拍片日记(台) / The Tsugua Diaries / Journal de Tûoa
大卫·达斯马齐连,劳拉·戈登,伊恩·布利斯,费萨尔·巴齐,英格丽·托蕾莉,里斯·奥特里,乔治娜·海格,乔什·邝·塔特,斯蒂夫·莫察基斯,宝拉·阿伦德尔,塔马拉·谢尔顿,克里斯托弗·卡比,约翰·利里,加比·萧,伊莉斯·詹森,克莱尔·奇汉巴奎,阿梅莉·门多萨,迈克尔·艾恩塞德
吉姆·卡维泽,比尔·坎普,克里斯特尔·阿帕里西奥,哈维尔·戈迪诺,耶西卡·博罗托·佩里曼,曼尼·佩雷斯,埃杜瓦多·维拉斯蒂吉,古斯塔沃·桑切斯·帕拉,克里斯·阿韦迪西安,何塞·祖尼加,盖里·巴萨拉巴,赫拉多·塔拉塞纳,斯科特·黑兹,瓦莱莉·多明古兹,米拉·索维诺,柯特·富勒,杰罗尼莫·巴伦,阿里尔·茜耶拉,阿丽·兰德里,詹姆斯·夸特罗奇
国定杀戮日:无限狂屠(港) / 无限杀戮日(台) / 人类清除计划完结篇 / 人类清除计划:自由永恒
迷途的画作 / 迷失的列昂纳多 / 失落的李奥纳多(台)
艾拉·鲁宾,彼得·斯特曼,玛雅·米切尔,敖德萨·阿德隆,迈克尔·西米诺,柳智英,贝尔蒙特·卡梅利
BT云/hxapi/ttydy/shuanu.com/所有内容均由程序在互联网上自动搜集而来,仅供测试和学习交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这部在平遥看完一星期还是能回想起很多画面,至少摄影剪辑声效找的这些大咖都非常有存在感,即使是弥补导演个人掌控力的问题,也是有效的,那个看着很昂贵,但也还算有趣的梦中陆上行舟镜头,冲击力足够,当然这个制作成本普通年轻导演也就洗洗睡了。
非常独特的导演美学,虽然故事性极弱却意料之外地引人入胜,导演在情感捕捉上精准到位(不是说表演),其中声音的灵活运用和音乐的情绪点拨功不可没。另外没想到的是许多在无聊时做出的无意义“延伸”动作会充满了引人发笑的幽默感,这部描述孤独的电影看得我好开心。
太专注于状态了,反而让影片非常无趣。
极佳的视听享受,你可以不把它当故事,就是完完全全人物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的展现。人物的徘徊、心理的焦虑伴随着各种场面的调度与意象的编织逐渐流露出来。它比《周军的行走》更像是专门的人物情绪刻画作业,但是完成度要比后者高的多得多。
一星给摄影 一星给音效 别的就算了 以前觉得讲故事是导演的基本功 现在居然成了特殊技能了
如果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好好讲故事,观众会嫌弃拍的不好剧本烂。如果你干脆不讲故事讲个意识流,一堆人在电影院里睡醒之后给你鼓掌叫好说你有想法有创意。如果不是李屏宾流畅的摄影挽回一点,都没有⭐#人类迷惑行为赏#
1. 完成度很高的一部作品,带有浓郁的作者气息 。2. 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疏离而默然,配合重庆复杂的地形和阴冷的天气,由内而外透出一股子压抑感;落珠般的滴答声贯穿始终,与人物内心构成映照。3. 影片中的超现实部分无疑是一大亮点,母亲与女儿在平行时空中相遇,以及陆上行舟那一幕,都极具象征意义。
PYIFF29,如果你没看剧情简介就看片了,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整部电影看完了,都get不到信息点。不幸的是,我提前看过剧情简介,导致我全程在替导演着急,奉劝新导演还是离李屏宾这种有极强个人风格的摄影师远点吧,一般导演压不住他,最后就成了一部“李屏宾摄影作品”。连杨超这种视听语言满分的导演,到了李屏宾手里都变成李屏宾摄影展,视听基本功弱一点的新导演就更灾难了。这片子属于导演很有想法,但拍出来就很苍白无力的那种。想表现女孩焦虑的内心,用了很多超现实的梦境,只是导演能力太弱,全程不知道哪些是需要突出的必要信息量,导致演员的表演和摄影的调度都在做无用功,台词说那么多还不如一句话别说,反正是无效的生活细节展示,到最后只剩下李屏宾那两场重头的梦境戏,单独拿出来当美术馆里的动态摄影作品来看会很牛逼。
我确信能够抵达你 凭着我梦中的舵 我坚信我的船还清醒 不过 要是它沉了 它将很好地答复 那些阻止我向你抵达的海浪
#3rdPYIFF# 注定又是评价两极,对观众而言并不友好,是一部特别需要进入状态的电影,片中各种细节和彩蛋的处理有些接近“地球”。影片甚至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而所有的情绪氛围还有人物的精神面貌,才是整部影片从头到尾所要表达的。游离、晃荡、琐碎、尴尬、甚至是各种前言不搭后语的“端着”,重要的就是让人物的情绪充分穿透银幕内外,模糊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并完全通过视听上的极致感受推动剧情的发展,从而抵达一种超脱于现实的穿透力。制作班底特别强,摄影精致开阔且调度灵动,音效和音乐如鬼魅幽冥般令人毛骨悚然但又沉浸其中,光线和色调冷暖相衬,展现人物情绪的同时也扩展空间维度。但确实也因为太注重形式美了,遭人诟病的缺乏戏剧性的问题也无法忽视,太飘了,少了些凝聚力。整体还是喜欢的,三星半,私心鼓励升四。
超现实,意识流,拾捡一晚上的药片和鬼魂打麻将的声音,其实无非都是在表达三人人生境遇中的孤独。缺点是有的,太过自我导致的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但镜头语言和音效上加了很多分。三个人无不是「无处为家」的人,最后一艘轮船驶过城市,挤压过后似乎恢复了原貌,但又没有。
哎,懒得打星了, 个别装B的影评人又要来跪舔了。
很不同,非常大胆又具有创造性的体验,故事极简,氛围极佳。打破空间时间,让梦境与现实互通,声音和音乐的处理很好,电影这么玩下去才是进步。鼓励一下!
父亲的缺失,演化为对故乡的执念,也让她缺乏安全感,难以建立亲密关系。水雾笼罩山城,忧伤浸透她的脸,片里重庆的气质,和这几年别的华语电影完全不同。寡言,沉默,也就棋牌室里,喧哗热闹,川话此起彼伏,有火锅城的气息。李屏宾还是厉害,不敢想象如果摄影指导不是他,这片会是啥样。喜欢那段房屋让路、陆上行舟的梦中戏。◎PYIFF
一对母女的身份故事,但关于身份的部分反而被埋在了最底层,淹没在日常的冗杂情绪之中。南下与北上,货运与棋牌,冬日重庆发挥出了雾都阴冷的极致,与人物无根漂浮的状态彼此黏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城市流放者」的质感。影像上的素质成为了这个故事的情绪支柱,某种「情绪电影」。鼓励性四星。
PYIFF第二十六场。这回又是冲着李屏宾摄影来,没想到是一部看完记不住角色名和脸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神片。同样是在重庆取景拍摄,《长江图》可好看多了。
导演完全不知道用镜头语言去讲故事,全篇尽是废笔和导演自己的无聊恶趣味,连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没法讲明白,并且还自以为很魔幻。看完真的想骂娘!一星都多!
三星半,其实挺有北欧电影的调性啊,文本、对白做了极简,靠人物焦虑和困境的状态去推进剧情,有时确实会觉得人物单一状态有点长。不过电影空间意识还是很强的,把人物关系的调和变成了一场纯粹的视觉和声音的体验。摄影、美术和声音、配乐不断营造氛围(钢珠落地到棋牌室搓麻的场景转化、弹烟圈和弹钢琴的重叠声等等),注重将场地、声音与气候作为人物内心的外化,尤其喜欢雨刷器那场戏,特别贴合人物情绪(怎么擦都擦不掉的泪)。
#PYIFF#20 神作!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中间看了眼剧情简介,还是不知道在讲什么。演员全被浪费了,看了一个小时才从角色嘴里得知女一女二是母女关系。不敢想象和《热带雨》同在一个竞赛单元,与藏龙单元《周军的行走》更是互为遥望。
李丹枫和Peyman两人撑起全片,李丹枫强无敌! 梦境结构的混沌与各种匠气的梦境符号对应产生一种矛盾感,女主角一会儿对答如流一会儿磕磕巴巴,状态戏也在灾难级的选角和演员调教下根本没法看,谁来数数片中人物总共抽了多少根烟?如果只是想拍重庆、烟盒钢琴、雾蒙车玻璃、陆上行舟、超级玛丽调度的话(其实这些也大多并不算什么真正的新东西),短片体量真的可以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