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Back -蓦然回首-(港) / Look Back
宝惊魂(港) / 宝可噩梦(台) / 失落大道 / 消沉路 / 失望大道 / Disappointment Blvd.
下课后的秘密(台) / 儿童欺戏乐园(港) / Playground / La naissance des arbres
萨拉·费希尔,杰克·阿林,琳恩·柯林斯,罗宾·莱弗里,巴特·约翰逊,斯科特·里维斯,奥斯汀·罗伯特·罗素,布兰登·赫希,玛丽·玛格丽特·霍尔,林赛·罗斯·达文波特,罗伯特·韦,伊冯娜·兰德里,莎伦·帕拉,杰尼克·本尼特,罗伯特·G·哈里斯,杰西·伦斯福德,德雷克·Z·诺顿,德雷克·M·布玛
伊娃·诺布勒札达,丽娅·萨隆加,古斯塔沃·戈麦斯,利亚姆·鲍斯,凯尔西·普里比尔斯基,肯尼斯·韦恩·布拉德利,利比·维拉利,费利西亚·M·雷耶斯,阿琳·卡瓦佐斯,海尔斯·杨,香农·麦考密克
Fading Shadow / L'esquisse de l'ombre
爱的谎言在流血 / 流血之爱 / 爱在流血中
The Life of our Lord / 上帝的生命
BT云/hxapi/ttydy/shuanu.com/所有内容均由程序在互联网上自动搜集而来,仅供测试和学习交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就像科斯塔三部曲中消失的方泰尼亚,大雪过后艳粉街和那里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们就像从未存在过,被时间的洪流冲走了。这一切都发生在两年的时间里。相比起第一部这部更散漫一些。
拍摄对象的改变直接导致影像张力的剧变。粉艳街街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老中青幼的日常琐碎——追女孩、恶作剧、打牌、聊天,透露出一种裸露坦白的情绪。人的情感能量随着影片中这一年劈头而来的拆迁洪流和抱怨声在背后坚持着,既得本能地乐观,又有种无能为力又得面对镜头苦中作乐的掩饰。当拍摄者(王兵?)手持DV走在雪地里追踪拍摄对象,摄影机后的喘息声和画面的抖动,种种这些表现出来的作者在场感和记录渴望尤为触动人。街区中不同住户的出现和消失都在时间前进的不经意之间,好像他们从未属于过这片土地。生活在其中等待合理分配的三世九口人家,既不像坚守也不像反抗,他们集体在停水停电的小屋中躺卧斜坐,在昏黑的房间里对着烛火发怔,倒也不像精神失常因为他们也还活着也明白自己的诉求是什么。拷问人之生存,仅是内容本身就足够惊人。
这就是我记忆里世纪之交的东北,就连混有尘沙的干冷日光也异常真实。艳粉街消失在深深的雪里。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中集178分钟,x、x你妈、x样的,累计出现约1000次;那封女孩子写的别字连篇的分手信,在嘈杂的小卖部被大伙念出来,有些心疼;最后拆迁的艳粉街漫天雪地,是想象中东北的模样。
王兵说:“我们想创造一个世界,但最终这个世界崩溃了。”即使是最荒芜的土壤也挡不住幼苗的生根发芽。在贫困的艳粉街,爱情也如同蓬勃的青春一样疯长。这是是本能,是生的力量,是青春的力量。可如今,他们的家园被拆毁,他们的精神家园依旧无处安放。生活不在别处,看看这个你所生活的国家。
记录片的力量实在强大,拍摄者完美地做到了毫无存在感
终于明白为什么《铁西区》这系列的纪录片获得的都是两极评价,因为导演用了最简单的剪辑和最直白的镜头告诉人们,这就是改革开放时候的东北,没错,如果第一部工厂离我生活还很远,那这部一草一木一路一景已经深刻的扎进我的脑海里,这就是我小时候的东北啊。
原来这一部是关于房屋拆迁的。与片中情况相反的是,如今我家乡农村房屋拆迁的补偿款和安置房住户一辈子都花不完(正常情况下),相同的他们依旧没有选择。艳粉街有北方平房区普遍的气质,亲密、朴素但富有朝气,这种气质如今早已消失殆尽。如果片中有青年女性的视角就更好的。
它叫艳粉街,但却没有任何颜色艳丽的事,有的都是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家徒四壁的普通人,无比生动而真实。没有刻意,没有编造,没有伪饰,更没有煽情。在中国,其实不需要编剧,光怪陆离的现实拍出来就是电影。
艾敬的歌《艳粉街的故事》的续集,变迁的中国的普罗大众最真实最具象的影像化的表达。
第二部《艳粉街》长三小时。记录了在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生活的几个整日无所事事、吃饭睡觉闲扯打牌的青年的生活以及街区拆迁改造给这条街上居民的影响。福利彩票热闹场景的开场很好,但中途剪辑又散了。这些生活在大城市角落里,生活困窘前途渺茫的人,扯淡玩闹看起来无聊但非常真实贴近生活,值得关注
镜头从工厂转向街道,离我们的距离更近了。我对这部的喜欢,超过第一部,因为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那些家徒四壁的普通人,无比生动而真实。没有刻意,没有编造,没有伪饰,更没有煽情。在中国,其实不需要编剧,光怪陆离的现实拍出来就是电影,所以出现目前这样的局面:中国最好的电影,都是纪录片。
国产纪录片《铁西区》我是慕名已久,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除了怀旧的感觉,一是感觉影片太长了,二是觉得东北人太爱讲粗口了,男、女、老、少几乎个个满嘴脏话,汗~~
176分钟,依然是刁钻的镜头,电影中一直有一条隐线:老一代被辞退,离了厂,没了前途,未来是茫茫一片,年轻人无所事事,提及理想纷纷闭眼耻笑,未来亦是茫茫一片,在理想溃败的年代,一切正常也显得怪诞。铁西区,毋宁说是中国文化、甚至中国社会的缩影。
片长9个多小时,而且结构非常松散,因此,建议最好把它当一电视剧分成几集来看,每次看上那么1小时半小时的,有消闲解闷提神醒脑的功效。
艳粉街年青人的无所事事和打情骂俏很有意思,最后老街区的推倒与仅剩下的钉子户的坚持结尾很好 总的来说这是三部分中最流畅的
8,3个小时的粉艳街影像,前半部分是一群即将成年的小子丫头们百无聊赖的生活,嬉笑打闹,纠结于对象与工作。后半部分则是几十年生活在粉艳街的人们在面临旧屋拆迁时的百态。影片的最后,拆迁完毕的粉艳街白雪一片,似乎从来不曾属于那些祖辈生长在这里的人们。
非常有生命力的电影。 但剪辑上比较混乱,没有选择。长镜头沉闷而冗长。 从艺术上说,导演呈现了一大堆很有意思的东西,却不知道集中有力地表达。
就是些东北人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