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原名:《Полторы комнаты или сентиментальное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на Родину》/又名:《一个半房间 / Poltory komnaty ili sentimentalnoe puteshestvie na rodinu / Room and a Half》,上映日期:2009-01-23(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一九八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的传记片。 布罗茨基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人家庭,十五岁便退学浪迹社会,做过烧炉、运尸、地质勘探等十余种工作,曾屡遭拘讯,多次入狱,1964年以“寄生虫”罪名被提起公诉,流放北方,后又被判五年徒刑。1972年,据布罗茨基自己说,他是在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被告知说,当局“欢迎”他离开苏联,并且不由他分说,便被塞进一架不知飞向何方的飞机,从此开始了不知何时为尽头的流亡国外的生活。1972年他被迫离开祖国的时候,苏联政府为他指定的去向是犹太人祖先居住的地方——以色列,他断然拒绝了,随后到美国定居,在大学写作、执教。A semi-fictional account of the life of Nobel-Prize-winning Russian poet Josif Brodsky, who was forced into American exile in 1972.《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百度云网盘资源以及《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高清mp4迅雷下载,《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BT下载,希望您能喜欢!
致诗人布罗茨基,伟大的城市圣彼得堡,认识这个一生铭记圣彼得堡诗人却是在俄罗斯最东边的一个城市。还有送给我诗集的人,都是最好的礼物。
讓我用雨水和黑暗中可憐的感傷為你宣誓效忠,獻上一曲雨水與天空的合奏,最終飛逝的夜晚將許配給慘淡的生活,帶著你生前的美麗和我死後的正義
肖斯塔科维奇真的很像本人啊!是穿插进去的录像吗😭😭😭
总之,作为粉丝哭成狗,有时候又会心一笑,因为懂这一段对应着他作品的哪个部分。电影是真的拍的好,总觉得过分关注私生活的传记片不是什么好传记片,而如果电影本身能够结合人物特质进行拍摄是最棒的了。诗意、童趣,都拍出来了!
电影中布罗茨基与父母的亡灵共进餐饭的时候,我妈发来消息,说她跟我爸正在边听我唱歌的录音边吃饭。今天中秋,好像。
那艘从赫尔辛基到圣彼得堡的慢船,开了诗人的整整一生。传记片要不要拍得这么屌,非线性的结构,颇具创意的叙事太有趣了。后半部分出现的涅瓦河实在太迷人了,勾起了好多旅行中的回忆,那真是个能在岸边坐一整天的地方。
很温暖的片子。
阿丽萨和老尤赞。
前段时间看过的~~
俄国电影美学传统很强大
画面,诗句,音乐;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艺术品。如幻境一般的传记,而剪辑上的艺术处理像极了热内。
戏谑但不哗众取宠
一切的一切,中国都是在象苏联学习!伟大的苏维埃啊!你他妈害了多少人! 我渴望所有一个正常自由人渴望的一切!!!!
俄羅斯每次都讓我震撼死,是有多牛逼。文藝優雅質樸醇厚。目前位置看過的最好的傳記片,看完老淚縱橫。
跟中国还真是像。片子弄的太造作了,不喜欢。
奇妙的电影。
诗人在返乡的途中,在时间的暗河上漫游,轻盈地拣拾自己的一生。个体经验与时代记忆交织,诗人是文明之子(布罗茨基言),理应成为手拿钥匙,穿越时空,推开历史之门的那个人.....唯一的疑点,为什么片中会有“猫”的意象?
乡愁
CC-D9 喜欢
带着你生前的美丽和死后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