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由纪子,中村京子,大原谦二,里见孝二,寺岛幹夫
ノンフィクションW 映画監督 若松孝二「17歳」の光と影
寺岛忍,寺岛进,渡边哲,Rumiko Kimishima,Tomomi Kono,Shusaku Kakizawa,Motokatsu Suzuki
Yuganda kankei / Perverse Relations
有一束光 / Hikari / And Then There Was Light
Osorubeki isan - Hadaka no kage
100 Years of Torture: The History / Gômon hyakunen-shi
BRIDGE Hajimari wa 1995.1.17 Koube
BT云/hxapi/ttydy/shuanu.com/所有内容均由程序在互联网上自动搜集而来,仅供测试和学习交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二十分钟弃,不像电影,平庸的如同电视栏目。
很好的人和故事,但拍的很闷
有人押上性命去忠君愛國,如果覺得倒胃反感,你大概沒想到那人可以是自己;如果心生悲憫,你可能看到了善良的自己。
全錯,老實刻板記事就算了,最後切腹接櫻花美景,是要肯定歌頌三島? 遺作燒鬚,可以一同切腹
日本人自己拍起三岛似乎有种不烂到溃不成片誓不罢休的劲头儿。本来还当是业余人士拍的,看了片花似乎还是名导作品。这是日本右翼的美学追求低下所致,三岛的右倾,军国主义那都是经过美学折射的政见,板起脸拍得只剩下政见的话,要想不可笑是极难的。比如去同性恋化以后,那几场桑拿间戏又想搞什么呢?
一无是处!忍过近两个小时以后会发现除了少得可怜的历史影像片段外你什么也没看到。井浦新演三岛简直就像蔡国庆吼腾格尔,而若松的激进野性在三岛的复杂魅力面前根本无法逃避小丑的角色命运。你眼中的忧国志士就这样老干部般的看报叹息一脸铁青?片中对森田必胜关注较多,可惜也只泛泛。
哎……自己脑补过很多次三岛最后的人生片段,不过一旦真正被人演绎出来还是过于狼狈。其实我总觉得这不是他想像的自己的闭幕场景。虽然暴烈,但是不够美。若松孝二导演的片子有一种电视电影的感觉,画面清晰而且清冷。但看多了会醉。而且为什么DVD里所有若松孝二导演的电影预告片里都有ARATA。
很难有如同联合赤军那样的代入感,也许三岛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中二病的名流高富帅,在自己构筑的幻想世界里恣意玩耍,即使最后被自卫队员谩骂,也不过成全了他被全世界抛弃的悲壮感。学生玩政治,性酒大趴踢。名流玩政治,可就一副混不吝害人害己的姿态了。话说你们的御前会议为啥都要在桑拿馆开啊?
看不下去。。。
可能和最近读的书有关,反而很能理解三岛由纪夫看似荒谬的自决。人在这个浩瀚天地之间的确不能改变什么,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人的真正目的。
如果是纪录片那没的说,可纪录片式就离得太远。三岛这出戏他自己演得太完整已经没法儿翻拍了(政治外的三岛粉),更何况新还差太远,就算是反讽也力道不够。那平坦的小腹差的不只是肌肉,就像电影本身。青年们也没什么突出,不过或许结尾一场空说明了一切吧。
是不是太多必须要介绍所以整个电影显得那么啰嗦?
唉=_=
不理解這樣的一個極端思想世界......更不理解為何找陰柔的井浦新演陽剛的三島......低成本之作......各種底氣不足......
2012/11/10 3:20pm BC 咁勁既劇本唔洗拍到咁平舖直敍呀?!
20121107 2150 The ONE
照着年表在拍,叙事很沉闷,没点说服力,让人觉得这自杀有点莫名其妙。(ARATA长得太像我一个同事了,有点分心。
大玻璃煙灰缸里燒紙。制服。
為甚麼可以把這樣一個 egimatic ,charistmatic 的人,一件這麼轟動的事,拍得這樣混亂、沉悶、無生氣?
若松孝二真不容易,这片三岛由纪夫只是一个配角,主角是“昔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