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鲁宾,彼得·斯特曼,玛雅·米切尔,敖德萨·阿德隆,迈克尔·西米诺,柳智英,贝尔蒙特·卡梅利
非凡小女生 / Rocca Changes the World
遗军之战
维克拉姆 / Vikram / Vikram Hitlist
羊惧(台) / Lamb
裂爱(台) / 瘦人 / Dylda / Beanpole / 历劫高娃(港)
活在上城 / 纽约高地(台) / 狂舞纽约(港)
Brian Allendorfer,Bobby Speed Baldock,Bryon Beck,Lance Benson,Ralph Bertelle,Laura Bogan,Jason Bortz,Eastside Camera,Mike Campbell,Capt. Ret Russ Coons,Kevin Cronin,Capt. Jason Denny,Capt. Ret George Dom,George Dom,Doug Dumas,Capt. Brian Ferguson,Donna Flynn,Capt. Ret Gregory Hicks,Cdr Jerry Higgins,John Hill
BT云/hxapi/ttydy/shuanu.com/所有内容均由程序在互联网上自动搜集而来,仅供测试和学习交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资料翔实,脉络清晰,这位导演也是了不起。(巧的是啊,昨晚才看了《古巴花旦》,下好了电影,今天逛着书店就找到了《霞哥傳奇》)
……有声论文,而已
一部关于“好莱坞第一位中国女导演”的视频论文,香港城市大学创媒系教授魏时煜的作品,几乎一个人完成纪录片制作的全程。即便该片缺少美学的思考和对戏剧技巧的运用,也依然完整,研究深入而娓娓道来,使我对片中人唏嘘和敬佩。一直想看今天终于看完,也算拓宽了自己阅片的边界。
被遺忘的金色霞光。在片中大笑著說自己是「死凈種」合作過的人都沒了的小燕飛在紀錄片首映不到半年便也去了。大家會在那片粼粼的銀海中重遇嗎?
不仅聚焦于伍锦霞个人,还可以视作一代华人电影人的集体记忆。近半个世纪后的走访,抢救性的口述回忆,弥足珍贵,特别是与一些熟悉的名字的交集,令人感叹所有的故事其实都彼此相连。
科普性较强的资料记录&剪接,在历史钩沉中追寻这位好莱坞首位华人女性导演不寻常的一生,这些强有力的标签结合众口交赞的口碑,虽仍只能简单勾勒其传奇形象,但已足够迷人;以《排华法案》的兴起&废弃与二战时局为背景,横向联系同期女星黄柳霜、导演桃乐茜·阿兹纳,形成一个超越时代的阵营。
这部伍锦霞传记纪录片SIFF错失后即后悔不迭,等了足足五年终复得见。金山少年、银坛新秀、南华第一、金门女郎、海岛海岸、叶落纽约六章节,女导演追寻着女导演的足迹,带观众重见那些来自性别、语言、文化、国家、战争的重重考验,亦有来自同时代的黄柳霜、宋美龄、Dorothy Arzner等女性沉浮作衬,嗲。
从被遗忘的电影史中追溯伍锦霞,亚裔、女性、移民、导演,在那个还是男权至上和种族歧视的美国这四个标签所带来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伍锦霞恰恰在于打破常规,其与黄柳霜、黄宗霑、李小龙的故事,是电影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比较难得的是伍的经历和导演的表达没有女权的悲情,一个女性在男性主导的产业获得尊重,是她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功。她的妹妹也好美好平和。那个时代的女性在镜头前都很有力量。最后披露她适度成瘾真是画龙点睛——她的压力。让我想起纲手大人!都是豪赌的女人。
虽然结构也不好黄柳霜很美但是并对剧情没有帮助,但是还是看哭了。
写篇论文好了拍什么电影
第一位美籍华裔女导演伍锦霞的故事,像影史上太多故事一样湮没,导演辗转追随伍锦霞的脚步试图重现她的事业与人生,但太多时候感觉则像伍锦霞妹妹说的一样“你们来的太晚了”,令人唏嘘。由于没有一手自叙,只能还原她当年的成就,却很难想象当年的艰辛与勇敢了。
关于电影史的吉光片羽,最激动人心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文字和官样结论,而在于追寻的过程中所拼凑出来的一个电影人的武林
【上海电影节展映】关于美国华裔女导演伍锦霞的纪录片。伍锦霞作为上世纪30-50年代重要的华人女导演,却一直被电影史研究忽视。这次观影让我大开眼界。纪录片以年代为线索,从伍锦霞再发散到黄柳霜、阿兹纳、小燕飞、李小龙等影人。并谈到伍的女同倾向。采访到不少年过九旬的伍锦霞好友。颇为珍贵难得
#SIFF 之前几次放映都错过,这次总算弥补了遗憾。选题非常有意义,大量翔实的事实论据塑造出一个多面立体的Esther Eng(有些资料编排稍显莫名),考史学术型纪录片拍得这么条理清晰、明白晓畅是专业素养的体现,而透露出的温柔优雅则让人折服于导演的女性视角和魅力。
伍锦霞作为华人第一位在好莱坞拍摄的女导演,本身的传奇性和娱乐性使这部关于女性主义的纪录片具有看点,可看的人还是很少...
咦,版權沒有考慮賣央視嗎?
一部典型的学术型纪录片,导演用功之细,挖掘之深,制作之精,同类纪录罕有与之匹敌者。虽是学术型纪录片,却无学究气,娓娓道来,也可为一般观众接受。中国第一位女导演伍锦霞,知者甚少,该片是科普,也是对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的补充。
以垃圾堆撿來的一盒劇照開頭,看導演如何在史料極有限的情形下鋪陳論述,是滿有意思的。映後座談有陸生問在陸上映事,導演答曰某電影節曾說若刪除民國的旗就好……
霞哥和她的女人们!(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和香港,一个西装长裤的女导演,一个女人们爱戴的女人,一个争相结交的饭店老板,一个一掷千金的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