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Hazlewood,菲利普·格拉斯,史蒂夫·赖希,Kyle Gann,Tom Service,贾维斯·考科尔,Gillian Moore,Adrian Utley,Bryce Dessner,马克斯·李希特,拉·蒙蒂·扬,特里·赖利,尼可·穆利,Laurie Spiegel,Morton Subotnick,Jung Hee Choi,Julia Wolfe,Madhumita Ray
来自印度的明信片 - 街头艺人的冒险
Ed Opperman,鲍比·西尔
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 / 李宗盛理性与感性世界巡回作品音乐会
马吟吟,夏恒,罗景文,李维,莉娃
The 44th Annual American Music Awards
Wallace and Gromit at the Proms
与音乐 2 / 与音乐——中国独立音乐人系列微短片
BT云/hxapi/ttydy/shuanu.com/所有内容均由程序在互联网上自动搜集而来,仅供测试和学习交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SSF20230610 @palace cinemas
用最精简的情节重写戏剧文本,用最似戏剧观感的方式呈现场景,但却极力删减戏剧最典型的借助发展情节的方式——台词。2023SIFF-01
修道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有点雷同于中国的道观和寺庙,但它实质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规矩甚多。玛利亚显然不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象小鸟一样地唱歌。
siff23
片名无异议,古典歌剧和自然的蝉鸣流水风吹组合的音乐,色调是美的,构图有些生硬,导演很喜欢通过画外音延伸镜头,但是频繁使用的后果就是审美疲劳#SIFF 朵云轩
古典到后现代改编的精髓或许就在于对脚部似有若无的特写 男主是被抛弃的男孩又可能不是 神(导演)似乎讲明白了又似乎没讲明白 她用各种悦耳之音和动作而非叙述法 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表达一种模棱两可的美感 推动着情节和情绪的发展 戏剧舞台作为背景的歌队走上台前 化为人物有所指向的歌声 悲吟着爱情的喜悦是短暂的但爱情的创伤是永恒的 质问着是清醒和自省中坠毁还是在困惑和命运的捉弄中高吭
23.6.9@SIFF 如果不是看过电影介绍,我完全看不懂。。太碎了,捋不清主线,感受不到电影名字的含义,音乐虽然都还挺好听的,但究竟跟剧情有啥关联?是我浅薄。。
2.7分
7.2是很好看,将古典的、华丽的身体与风景置于极其明显的现代语境之下,被突然切断的时间/镜头延展为时间平面。《俄狄浦斯王》在这一刻跳跃到了现代神话,此刻这个古典的文本和现代的形式产生出不可消除的裂缝,生死、血缘、失而复明,形成了当代伦理学的宿命论。音乐让时间语境的跳跃达到了和谐,属于古典的风景/旋律性与流行音乐的诧异重合使得超验形式频繁出现,将现代社会/伦理一次次推向第一要义但通过解构《俄》而寻求现代社会伦理真的有意义吗?难道不是在塞符号吗?
脱离了《我离家了,但……》里的自恋偏执后,夏娜莱克毫无疑问比帕索里尼走得更远。自从康德将时间拉成为一条直线之后,很难想象还有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一件作品——它的时空观念完全是古典的,循环的,模型的,依附于物的。根本没有匀速的变化,夏娜莱克的影片里只有剪辑造成的大幅度时间差而没有时间的流动。现代性在于尽其所能地减少语言而放大音乐的效果,这是对神话的一次反叛性的回归。失明是一个瞬间,但它被延长了。夏娜莱克的电影正是始终在这被拉长如面条一样的瞬间里运作的。
soundtrack不错
25thSIFF#01|朵云轩 夏娜莱克在编排人物的行为和关系上高度抽象化进而已将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色彩稀释,无台词部分的使命正是需要将长时间跨度内的过失和冷落加以弥合,从不断给脚部特写拉至人物全身的摄影风格重在表现人物在未被观测到的命运环境中的漠然与迟滞,跳切式的剪辑和大量空镜的运用在无声的环境下凸显一种悲悯的释放,将观众原以为的古典宿命论进化为跟随时间流动的现代性指射;而音乐出现将对话中难以呈现的信息量概括为命运转折的可能,或古典或流行,充盈在耳畔。
#SIFF2023
理论上这种片子确实无法评价,但我认为很糟糕,是一种现在泛滥于几个实验genre,尤其适合德国人的肢体表现主义(算我发明的词),但这个片子里的肢体没什么思想,只是形式,形式也不是思想,没有思想所以没有台词,跟俄狄浦斯也没有任何关系,背后是一个有自闭症(不一定先天)的作者导演。
每次他们在水中的时候都担心就这样沉没下去
没看懂,画面很美…
晚上去看 2023.06.09看的不明不白 觉得故事讲的稀碎 或者压根没有故事 似乎借几段音乐想贯穿死亡与爱的主题 但人物和情节上并没有让我感受到 画面很美 特别是男主角失手推倒那里以及最后几人沿着河边走的画面 看了介绍与其他影评才明白这是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奇作!以神话为龙骨,时代环境不断流变,音乐也从圣咏变到流行,一双脚,一副眼镜,挑起不变的秘密,是为music。虽有宿命论之重,也有偶然性之轻:路边的车祸;俄狄浦斯盲而复明;悬崖上的壁虎。
7分吧,画面很舒适,片尾音乐很喜欢,主要是我竟然没睡着,然后其实没怎么看懂,需要重看。脑子在用力记住。最后朵云轩的座位很舒适(对我来说
5.0 诚实地说,正因为全程清醒,所以观影体感被无限拉长,只有歌颂的时刻给予我属于电影的体验,其余的时间仿佛被钉在座位看了400多分钟的装置艺术,少有地被影像折磨到窒息。人像道具一样拼摆,机械,木讷,着实可以赢得影评人的热烈掌声,不外乎是另一种行之有效。真的越来越厌恶这种概念先行的“佳作”,想念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